教育勇气
对教师来说,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,“做自己的教育”,需要勇气。
教育工作的特殊性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教育工作几乎与每个人、每个家庭,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,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幸福。因此,教育在任何社会都会受到最广泛的关注;二是几乎每个人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,即使从来都没有登过讲台的,教育行业之外的人,也肩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。因此,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教育的话语权和评价权。教师一旦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,必然面临两方面的压力:一是广泛的关注,二是激烈的评说。领导、专家、同伴、家长和孩子,都有对教学主张进行评判的权利和能力。敢于提出教学主张的教师,特别是敢于提出自己的、个性化的教学主张的教师,不仅需要有能力、实力,更加需要勇气。
我常年与一线教师打交道。曾经一段时间,我以倾听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方式,我想听到来自实践的最真实的声音,他们的思考,他们的探索,他们的困惑,他们的纠结,等等。我一直坚信一点,教师是教学变革的力量之源,希望就蕴藏于他们的言说之中。遗憾的是,我听到的并不多,特别是真实的声音和真正的思考,更不多。我做好准备,洗耳恭听之时,会出现大段的空白,场面和气氛令人尴尬,为了填补这空白,有人就会站出来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。开始我以为这是缺乏见解的原因,时间长了,渐渐地明白,勇气才是最大的障碍。
与“沉默文化”对抗,需要教师的勇气。令人非常奇怪的是,在众说纷纭的教育话语中,来自一线的,教育最直接的实践者的声音,略显微弱了一些。上至高官,下至百姓,都在谈论教育,最有资格谈论教育的教师,常常缄默无语。全社会的人,都在大谈特谈自己的教育主张,惟独教师,谨小慎微的,含含糊糊的,隐匿着自己的教学主张。这种“沉默文化”培养了教师的“沉默习惯”,沉默的久了,就真的失去了主张。因此,教师需要“开口”的勇气。
与“服从文化”对抗,需要教师的勇气。“我的课堂我做主”,起初这句口号是针对学生的,以唤起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。再后来,又用在教师身上,针对中小学教师群体的“服从文化”。服从考试的指挥,服从专家的指导,服从教材的指令,教师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执行者,只要保证执行到位、落实彻底就可以了,何谈创造?既然不需要创造,又何谈主张?因此,教师需要“说不”的勇气。
与“专家文化”对抗,需要教师的勇气。教育的风向标,在很大程度上,掌握在专家口中。就目前来看,能倾听的专家和会倾听的专家,越来越少。在教学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对话中,教师只能是忠实的听众,或是作为“靶子”,任由专家评说。于是就形成了一种“专家文化”,把专家奉若神明,惟专家马首是瞻。专家以“一言堂”的方式告诉教师,“一言堂”的危害,并告诫教师,不要在课堂上搞“一言堂”。因此,教师需要“对话”的勇气。
限于篇幅,本文仅谈勇气。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,教师要有“开口”的勇气、“说不”的勇气、“对话”的勇气。